信息详情
大型沥青拌合楼场地安装规划与调试验收
沥青拌合站在路面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本文从沥青拌合楼的选址、调试、验收出发,全面合理的规划,以免干扰正常的施工秩序进行了阐述。
1 沥青拌合站的场地规划
1.1 选址要求
大型沥青拌合站的占地面积较大,设备种类较多,石料的堆放须有一定的储存量,生活区域与生产区域的划分。
1.2 选址原则
1)选择场地时,应靠近本标段的路基并设在该标段的中点附近。
2)水、电来源要方便。
3)采用原材料及成品料进出搅拌站便利的交通。
4)考虑外界因素,尽量避免安装在周边居民较多的地方。
5)能同时向连接的几个路面供应沥青混合料。
1.3 选址的自然条件
1)场地的环境应干爽,地势要高地下水位要低,避免安装在河道附近。
2)开挖安装基础时,应了解场地的地质情况。若地质情况好,如属于沙石料等硬基础,可减少设备的安装基础的费用,避免沉降带来的设备变形;若地质情况属于黄土类基础,可根据实际情况,扩大基础,提高基础的方法。
1.4 场地规划布置
1)场地规划主要指三大平面布置图,包括:总体平面布置图、安装地基图、低压电力系统图。
2)首先应规划生产区域与办公区域,聚氨酯制品生产区域及生活区域全部用围墙封闭围护。生活区域主要建筑物及构造物:职工宿舍、食堂、餐厅、会议室。生产区域主要建筑物及构造物:现场办公室、实验室、门卫室、料场、配电房、大门等构成。
1.5 基础的预制
沥青拌合站部件总成多,主要有拌合站主机、沥青储存设施、成品料仓、导热油炉、除尘系统、配电房、电缆沟等。基础预制时采用坐标法使用经纬仪确定每一个预埋件的相对位置,用水准仪确定每一个基础的高程,高程误差不超过3mm。并及时对混凝土基础进行养生。
1.6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
1)在所有辅助设施及拌合站成套设备全部运抵现场之前,锅炉法规依据安装地基图,确定各总成之间的相互位置,安装时保证一次起吊就位,这点尤为重要,否则,吊车现场多次倒运设备,会造成台班费用的额外增加。
2)安装场地应符合要求,做到“三通一平”。
3)组织一支有经验的安装队伍进入施工现场,并作好安装机具的组织和购买
4)安装顺序:拌合楼主机――烘干筒――粉料机 骨料提升机――布袋除尘器――冷提――成品仓――控制室――布线。
2 沥青站的调试
2.1 调试与生产阶段具备的条件
1)电力供应正常 。
2)配备齐全的生产、维修人员进场。
3)计算拌合站各部分导热油的用量,同时备齐各种润滑油脂。
4)生产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原材料的储备:燃油、沥青以及符合规范要求的砂、石料、石粉。
5)设备现场验收所需的化验、检验仪器。
6)联系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,校正计量系统、地磅等。
2.2 试压
主要包括外接导热油管、外接沥青管道,沥青储存罐内导热油管,各种连接气路管道。以上各系统应单独分别试压,确保各系统并耐压0.8-1MP,确保各连接无渗、漏现象。否则,沥青与导热油在双层管道内相混,将在经济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。
2.3 向导热油循环系统内注油
1)首先打开阀门用空压机向该系统内吹气,将该系统内的水或杂物吹净,否则,灌注导热油后,因含水量过大,加大脱水时间,或者杂物的存在影响传热效率和导热油使用寿命,且易损坏导热油循环泵。
2)启动主油泵向循环系统内注油,同时注视液位指示器,在不到2/3的高度时,停止注油,启动导热油循环泵,如此往返,直到本系统内全部充满导热油为止。
3)导热油升温脱水
(1)冷循环启动导热油循环泵,使系统进行冷循环,使循环系统充分排气。
(2)点火使油炉正常运行,设置温度105℃-120℃,使导热用脱水。升温速度不宜过快,一般每小时不超过20℃,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熄火,停留一段时间(视情况而定)以使排气脱水,如此反复几次即可。二次设定温度180℃-200℃,再点火,当温度升至设定温度时,再停留一段时间,目的是排去导热油中少量轻组分。
开机点火时,先启动循环泵,正常后再点火,停机时须先停火,循环泵继续运行,油温降到100℃以下时再停泵。
2.4 沥青拌合站主机的调试
主机调试质量的高低是生产沥青混合料的前提,因此,拌合楼的调试,是整个沥青拌合站全面调试工作的中心任务。调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:
(1)冷级配机的调试。
(2)振动筛频率的调试。
(3)骨料提升机垂直度的调整。
(4)烘干机燃烧器的调整,即燃烧器的风油比
(5)布袋除尘的调试 主要是进口、出口温度的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,清洗各个布袋的循环系统。
(6)骨料称、粉料称、沥青称的调试。
(7)称量、搅拌循环时间的设定,小车上下行程调节,小车卸料时间的设定
2.5 沥青拌合站的验收
应符合下列要求(首先原材料是合格的):
(1)油石比误差不大于0.3%(依据电子计量的精度核准)。
(2)混合料级配,有实验室抽提筛分后判断,应符合规范级配要求。
(3)当石料含水量为5%时,能以额定生产率连续生产。
(4)污染小,要求粉尘在大气中的排放小于200mg/m3。